超声笔记NO2013肠套叠超声诊

2017-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肠套叠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本病是婴儿时期

最常见的急腹症。

病因(Etiology)

原发型:占95%一般均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的改变,小儿回盲部系膜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腺病毒感染有关。

继发型:占5%成人肠套叠80%为器质性病变,可继发于肠炎、肠壁血肿、肠重复畸形、肠息肉、急腹症术后、肠恶性淋巴瘤、美克尔憩室等,60%为肿瘤。

肠道肿瘤易引起肠套叠的原因:由于肠道(一般为小肠)肿瘤导致局部肠管狭窄,从而引起不全性肠梗阻,肠蠕动波传至肿瘤处不易下传且肠蠕动波易被激惹、蠕动节律紊乱、力量加强、肿物随肠蠕动或食糜向前推进而发生肠套叠。

病理(Pathology)

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肠套叠的构成

套叠的部分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层为鞘部(外筒),中层为套叠肠段的折入部(中筒),最内层为套叠肠段的返回部(内筒),套入部的前端称为头部.套叠肠段的人口处称为颈部、系膜附着于肠壁的一侧,随套人肠段进人中筒与内筒之间。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简单肠套叠—绝大多数复套—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再套入远端肠管内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约50一60%约30%约1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特点:回肠是头部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后再套入结肠内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临床表现

1.阵发性腹痛:阵发性,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其它疼痛表现:神萎、面色发白、痉挛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诊断(Diagnosis)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2.辅助检查: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

总负责人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czd/16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