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2017-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教科书品种
国内唯一批文胆酸螯合剂
连续五版载入美国药典
独特的药用机理,不经过肝肾代谢,长期应用安全可靠
可用于孕妇和儿童
多种调血脂用药联合应用,从而降低其他调血脂药物的应用量,减少毒副作用
胆汁返流性胃炎及胆汁淤积性皮肤瘙痒症的唯一用药
来氟米特唯一脱毒剂
假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通过以下机制起到非特异性免疫作用:①H2O2作用;②细菌毒素作用;③占位性保护作用;④有机酸的作用;⑤争夺营养作用。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肺慢性疾病等。
小儿假膜性肠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假膜性肠炎是由两种菌群产生毒素致病。
另外,病人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功能下降或某些疾病导致肠道缺血、淤血等均可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发生假膜性肠炎。
除了抗生素的应用之外,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他疾病,如胃部分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除加幽门成形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或空肠憩室、手术性盲袢(端侧吻合)、肠梗阻(狭窄、粘连、炎症、癌)肠短路和旷置影响,肠内瘘、回盲部切除等以上原因均可造成胃肠运动功能变化,减弱了肠道对菌群过度增殖的抗菌防御能力,从而导致本病症的发生。
其他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或接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以及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也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粪便中也可能分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毒菌株,发生假膜性肠炎。
二、发病机制
肠道内的细菌来自口腔,从外界进入消化道的细菌经过胃时大部分被胃酸杀死,仅有很少数未被杀灭的细菌进入十二指肠以及回肠的上段,十二指肠和空肠幸存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链球菌、乳酸杆菌、微粒球菌属和酵母菌,总数少于/ml。
肠内容物进入到大肠以后,细菌在缺氧环境中呈中性或弱碱性、内容物移动又缓慢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其中主要的是厌氧性机会菌丛。
在胃酸缺乏或作部分胃切除患者的胃和小肠中,可发现需氧和厌氧细菌数明显增加,近段小肠出现大肠杆菌和厌氧性革兰阴性杆菌,并且链球菌、乳酸杆菌和真菌数目也增加。正常菌群促进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参与机体内胆固醇、类固醇、脂肪、蛋白质、类脂、氨基酸以及某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大量应用抗生素,特别是经口服用以致于改变了肠道细菌之间平衡关系,将出现肠道细菌的菌群失调。非致病的肠道内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因对抗生素敏感而被大量杀灭,抗药性相对较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某些荚膜芽孢杆菌及真菌等迅速生长繁殖,分泌外毒素引起肠道病变。
1、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
是与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肠炎的重要发病原因,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仅占厌氧菌的2%~3%,细菌产生的毒素少,甚至不产生对人体致病的毒素。
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能抑制肠道内各类细菌的生长,不受抗生素影响的耐药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则迅速繁殖,大便中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高达厌氧菌的10%~20%,产生大量的外毒素,引起黏膜坏死、渗出性炎症伴假膜形成,在所有假膜性肠炎的大便中都几乎可找到这种外毒素。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至少产生四种物质,即毒素A(肠毒素)、毒素B(细胞毒素)、运动性影响因子和一种热敏感毒素。
(1)毒素A:
可刺激黏膜上皮细胞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在低浓度时可以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活化鸟苷环化酶,导致细胞内G-磷酸鸟嘌呤核苷增加。
(2)毒素B:
可造成局部变态反应使肠黏膜变性坏死,纤维素、黏蛋白渗出形成假膜,如将这种毒素经口注入动物体内可引起肠炎、致死。
毒素A和毒素B的作用是协同的,先是毒素A引起肠道组织病变,其后毒素B再作用于这些受损的组织细胞。两种毒素均有抗原性,能与相应抗体作用,毒素A的抗血清不能中和毒素B,而毒素B的抗血清除可中和毒素B外还可以中和部分毒素A。
(3)运动性影响因子:
存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液的过滤除菌上清液中,它可改变兔回肠袢肌电活动。
(4)热敏感毒素:
对热敏感,非常不稳定,其作用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的肠毒素相同,可引起兔回肠液分泌增加,但不引起组织损伤。
2、凝固酶阳性的溶血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菌种和数量基本上是恒定的。这些细菌有助于细菌本身和它所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来抵抗感染。
一旦某些因素使这个系统失去生态平衡,就会致病。抗生素最易产生菌群的比例失调,因此是假膜性肠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常引起假膜性肠炎的抗生素依次是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不常引起的是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偶可引起的是氯霉素、四环素、甲硝唑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当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如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抑制了肠道内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各种菌群,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的发生。
一、停用抗生素:
1、治疗原则:
一旦诊断明确,立即停用原用的抗生素。
2、常用抗生素:
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林可霉素(洁霉素)等。
3、疗效:
轻型病人停药后48h,症状明显好转,7~10天治愈。严重病例需时较长。
二、抗生素治疗:
一般在病情较重或停用原先使用抗生素48h病情无好转者,才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宜口服在肠道不易吸收的且不易诱发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抗生素,应用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才能达到清除病原菌,防止复发的目的。
针对致病菌适当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治疗中,禁用抗肠蠕动药物,因其抑制肠蠕动可增加肠道中杆菌和毒素的停留吸收,使用这类药物还可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1、万古毒素:
(1)疗效:
万古霉素在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效果可达%。
(2)剂量:
40mg/kg,分3次服,疗程为7~10天,一般用药2~4天症状即可消失。
2、甲硝唑(灭滴灵):
(1)剂量:
每天20mg/kg,分3次服,疗程7~10天,也可同时选用万古毒素。
(2)注意事项: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次复发时症状较轻者可不用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应继续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但疗程应延长至14天。
3、利福平:
(1)剂量:
每天10~15mg/kg,分3次口服,疗程1~2周。
(2)注意事项:
危重病儿有中毒性肠麻痹、肠穿孔不能口服时,可选用上述药物交替静脉点滴,但任何一种药物单独静脉点滴时,均不能使结肠内药物达到足以清除病菌的浓度,一旦病情好转,应立即改为口服。
5、口服考来烯胺(消胆胺):
(1)作用原理:
口服考来烯胺(消胆胺)在肠道内发挥离子交换作用,能吸附肠腔内梭状芽孢杆产生的菌毒素后排出。
(2)剂量:
患儿在口服万古霉素的同时可以加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每天分2次口服。
(3)注意事项:
但它也能吸附万古霉素,因此,这两种药物应相隔3h分别服用。也可口服促肠道菌群恢复的药物,如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双歧杆菌(丽珠肠乐)等活菌制剂。
三、调节肠道环境:
对单纯性腹泻患儿,无需特殊治疗,或应用调节肠道微生态药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生长即可控制临床症状。
不能口服者经胃管给予或灌肠亦可达到治疗目的。
四、其他治疗:
1、对腹泻严重的患儿应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需要时予以及时补液治疗。
2、矫正脱水酸中毒、输血、人血白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3、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免疫牛后获得的牛乳也可用于中和肠腔内毒素。
4、应用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抗血清治疗也有效。
5、对顽固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可试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中和患儿血液中的细菌毒素。
五、治疗并发症:
并发肠穿孔时应及时转外科治疗。合并肾衰、休克、DIC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合肥市润和明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方圆阜丰医药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专业院校多位医学、药学博士;汇聚药械推广业内资深人士。
我们致力于为医药、器械、健保、药妆、食品等相关联之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CSO服务外包,提供药物一致性评价技术指导,专注于手性合成、缓控释技术、靶向给药、新分子药物筛选等前沿技术的研发,科研文献的检索、汇编、编撰、发布,各门类医学专家团队的协调和专业学术会议的组织召集。
润和明申、方圆阜丰愿意做为您的合作伙伴,为您提供一系列的CSO市场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案。助您事业达峰。
联系人: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