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7米的肠道坏死了5米多38岁患者变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永嘉女子小洁(化名)肚子疼得厉害,医院打针没治好。医院后,医生剖开她的腹腔一看,7米长的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大部分发黑坏死,整个消化道里满是血液和粪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疑似“妇科病”,保守治疗却无效
小洁今年38岁,是一名家庭主妇。据医生说,她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没有大病病史。在国庆长假前,她带着孩子去上海看望老公,回温两三天后,她的肚子痛了起来,并不断加剧。
因为肚子疼,医院的内科看病。挂了一瓶盐水后,肚子反而更疼了。当地医生觉得,疼痛的位置在腹部中下方,而且疼痛具有持续性,可能是妇科疾病,建医院妇科就诊。
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周奇介绍,9月27日,该院接诊了小洁。经B超检查,发现小洁的盆腔里有积液,疑似盆腔炎。于是,医生给她打了抗生素,疼痛却继续加重。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决定给小洁动手术,开腹一探究竟。
术前出血,失血量相当于成人总血量
当晚6时许,小洁被推进手术室。周奇说,在手术的准备阶段,小洁的肛门突然持续地大量出血,肚子微微鼓起,血压迅速下降,陷入休克。医生马上停止手术的准备工作,先为她止血。
经过静脉输血和药物止血,第二天上午10时许,小洁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至此,她的出血量达到了毫升左右。周奇介绍,这相当于一个成人的体内血液总量。为堵住出血口,医生动用了肠镜,发现小洁的整个消化道里都是血,看不清出血口的位置。后来,通过DSA技术,发现小洁的左下腹乙状结肠(大肠的一部分)有大量造影剂漏出,表明此处有比较大的血管破裂。除此之外,肠道还有多个小出血口。
“这时候小洁仍然处于失血过多、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很差的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不开刀‘关闭’这些出血口,就没有生还的希望。”周奇说,家属同意冒险给小洁动手术。
7米长的肠道手术后仅剩1.8米
剖开小洁的肚子后,医生吃惊地看到,7米长的肠道整条青紫,表面没有健康肠道应有的血色,而且多处烂穿成孔,最大的破溃口直径达5厘米。他们由此诊断小洁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必须彻底切除肠道坏死的部分,否则溃烂还会加剧。
手术后,小洁的病情暂时稳定,但肠道仅剩1.8米。周奇说,这造成了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差,可能出现“吃什么拉什么”的情况;排泄功能下降,身体也会逐渐消瘦。此外,术后小洁还伴有肝脂肪变性、胸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周奇介绍,医院今年接诊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例。由于剖腹时,消化道内充满粪便,含有大量大肠杆菌,难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产气荚膜杆菌,且患者病情较重,所以无法断定发病的确切诱因。
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周奇:夏秋时节肚子一直疼要引起警惕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在夏秋季节多发,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于50%,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等。
目前,医学上不能完全解释该病的病因,初步推测与不洁饮食或饮食习惯突然改变有关。多为误食被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肉类,导致体内产生B类毒素引起病发。如果正巧患者同时食用甘薯、大豆类食物,则会产生大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灭活毒素的能力,增加患病风险。
患这种病较难被发现。与食物中毒不同的是,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而非阵痛,且疼痛程度不断加剧的情况,医院检查会更妥当。
产气荚膜杆菌生存能力较强,在恶劣环境中会变成芽孢状态,即使遇低温、干燥、开水烫也“冻不死”、“渴不死”、“烫不死”,虽然暂时失去繁殖能力,但增强了抵抗力,待适存条件时再度繁殖,除非用高压锅高温消毒等手段才能灭活。建议市民卫生饮食,别吃生肉或受热不均没熟透的肉类。饮食习惯尤其不能突然改变,比如素食主义者突然食用了大量肉类。这些都可能是引发坏死性肠炎的诱因。
来源:温州都市报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