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款网红玩具已致很多孩子肠穿孔,警
2021-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网上热传一种好玩的磁力珠玩具深受很多人的喜爱。这是一种由多个带有磁性的金属实心圆珠组成的益智玩具,借助磁场特性,可以随意组合出很多造型。
看起来颜色鲜艳,玩起来益智有趣,然而很多家长被玩具的表象所迷惑,忽略了这其中暗藏无尽的危险!
这种直径仅几毫米的小小弹珠
却有着高达高斯的磁力
而根据国际标准
儿童玩具的磁力不能超过50高斯
显然这种磁力珠已经高出国际标准80倍
正是因为磁力珠体积小和磁力强特点,成了近年来被点名批评较多的致命玩具之一。因误吞磁力珠导致儿童肠道穿孔的新闻屡见不鲜。(视频来源网络,侵删)(儿童误食磁力珠CT画面)
01
为何误食磁力珠事件频发?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特别喜欢用嘴来探索,这些磁力益智玩具大多颜色鲜艳,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孩子都以为是彩虹糖,一下子就吞了下去,而且因为磁力玩具体积小数量多,少了几粒家长也很难发觉,待发觉时已经出事。02
误食磁力珠,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磁力玩具存在着巨大风险,相比于其他异物,被吞服后对幼儿的危害更为巨大。
磁力珠一旦入肚,会随小肠蠕动向下运动。由于肠管柔软、狭长和弯曲,当不同位置的磁球运行到邻近的肠曲部位时,强大的磁力相互吸引,会挤压肠管,导致肠管逐渐缺血、坏死,最后穿孔。如果肠管其他部位还有磁珠,就会依次再发生吸引夹挤肠管,最后磁珠形成链珠状,夹挤的肠管相互折叠,形成肠梗阻,这种必须通过手术取出,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者死亡。中消协曾发布玩具消费警示:磁力珠吞食可能危及生命在我国,中消协、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也都曾发布磁力玩具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购买磁力玩具时一定要发现其中的风险,不要轻易让幼儿玩可能被误吞的磁力玩具。磁力珠属于创造性的玩具类型,通过对多个磁力珠进行手动的拼装,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形状,对于成人来说非常解压。有的家长认为这种玩具可以发散孩子思维,提高孩子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会选择购买这款玩具给孩子玩。然而很多网店销售大部分没有相应的预警内容,有的甚至直接宣传为“儿童益智玩具”,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认知不清。认真查阅磁力珠的资料后,我们发现产品信息里表示适用年龄是14岁以上,因此,广大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合宝宝年龄段的玩具。
03
除了磁力珠,这些物品谨防孩子误吞!
儿童误食异物到气管、消化道等部位的案例,小到几个月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发生。除了磁力珠之外,还包括纽扣电池、枣核、玩具配件、钉子、塑料棒、缝衣针、玻璃弹珠等微小物品。
(容易被儿童误吞的异物)
孩子误吞异物怎么办?这些知识你一定要掌握!01
异物吞进去后有什么表现?
消化道异物吞入后有没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异物的类型、位置和存留的时间。口咽部、食管异物会有拒食、流口水、咽痛、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异物进入胃及肠道后一般没有什么表现,有时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02
“异物伤害”是儿童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发现孩子误吞异物后,首先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然后马上查明孩子误吞的异物是什么。当孩子可以说话
询问孩子误吞了什么。
当孩子说不出话或还不会说话
搜寻孩子附近的可疑物品。
再根据可疑异物做出判断。
如果误吞的东西很小,边缘圆润,没有腐蚀性,孩子也没有呼吸困难等状况。家长不必太担心,可观察一下再决定是否带孩子去看医生。
如果吞进去的是尖锐异物(如钉子、针、枣核等)、腐蚀性异物(如电池)、磁性异物(如磁力珠)及膨胀性异物(如水弹珠)等往往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立即就医。
03
如何判断异物在消化道的位置?
拍X线平片及CT扫描。
大约有2/3的儿童消化道异物不透射线,行胸腹部正位及侧位片检查,可以提供异物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但X线不能显示鱼刺、塑料、玻璃等物体,不能判断异物确切位置,不能显示异物与周边脏器的关系,CT检查可帮助诊断,但由于CT有一定的射线辐射,小儿不建议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
小儿腹壁薄,腹部前后径小,高频探头能穿透,金属异物或是其他材质的异物均可显示,可判断异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局部消化道和邻近脏器的损伤与否,能够弥补X平片的不足,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04
消化道异物的预防
1、婴幼儿(1-3岁):加强婴幼儿看护,接触范围内不要放置硬币、电池、小玩具及饰品、磁铁等小物件,杜绝异物来源。2、较大儿童:对儿童进行有关异物误吞危害的健康宣教,杜绝儿童因玩耍时不慎吞入异物。3、食源性异物预防(鱼刺、枣核):婴幼儿避免进食有鱼刺、枣核的食物,较大儿童要告知进食这类食物的风险,进食时小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