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鸭脾坏死的几种因素
2020-7-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期,在肉鸭养殖密集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流行一种集中在4—19日龄之间发病,死亡率在2%—80%不等的疾病——鸭脾脏坏死,该病以鸭脾脏坏死、肿大为主要特征,在养鸭比较密集的地区频发,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鸭的成功率和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临床上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但几乎没有效果,让许多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为方便广大养殖户朋友更好的了解此种疾病及科学规范的做好相应的防治,现对此疾病进行一下解析。
病因分析:
对于鸭脾脏坏死的病因,众说纷纭,目前结合各地发病情况主要总结以下几种病因:
1、鸭脾脏坏死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群的一种病毒,主要危害机体免疫系统、内皮细胞以及组织等。
2、临床常与霉菌毒素伴随发生。
3、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
4、花肝病(属疱疹病毒科)、变异性鸭肝炎(南方地区称其为“新型肝炎”)等。
专家临床症状分析:
专家发现病鸭易扎堆,精神萎顿,全身乏力,蹲伏,缩颈,嘴拱地,两翅下垂,摇头,呼吸急促,走路时两腿甚至整个身体哆嗦,严重者瘫痪,发病鸭虽然采食、饮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吃、喝,但表现消瘦,大部分病鸭下痢,并且有腥臭气味,大部分粪便呈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眼和鼻有分泌物,有的鸭肛门周围有尿酸盐粘附。
鸭脾脏坏死剖检变化:
1、初期见脾脏上有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出血点,继而出现中间凹陷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后脾脏进一步发展成为褐色的橡皮样或软泥样,后期脾坏死,脾脏呈紫黑色、灰绿色或大理石病变。
2、腺胃黏膜出血,肌胃角质膜、十二指肠球部有黄褐色的溃疡,继而肌胃角质膜有不规则的出血斑;
3、胆囊肿大,胆汁渗出,颜色变淡,心肌出血,肝脏呈大理石样病变,个别病例腺胃呈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出现枣核样溃疡,胰腺出血,肾脏肿大出血。
4、有时还可见到霉菌所引起的一些病变如气囊浑浊,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肺组织硬变,弹性消失,纤维化坏死,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等。
鸭脾坏死的几种类型
1、生理型脾坏死
低温育雏应激因素导致先天免疫缺陷而引起。刚来苗的时候难以分辨,这种一般在接雏时的运输过程中冷热环境应激,使小鸭处于亚健康状态,脾脏等功能性器官发育不健全,几乎没有先天免疫力,持续死亡。这种苗在一开口就死,不开口饮水和喂料,还不好判断。用药几乎不起作用,直到吃到2号料,18天左右,死亡才逐渐停止。剖检症状为:脾脏萎缩,小、几乎不发育,肝脏稍微肿胀,呈土英俊且卵黄都没有吸收。
2、沙门氏菌型脾坏死
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地方多发,有急性的和慢性的之分。
急性的小鸭,多在4—5天发病,死亡急,大群精神萎靡,扎堆较多,地面以白色粪便较多。剖解症状,除具备上述典型的脾坏死症状外,还具备:肝脏上明显有散在的白灶点,而其他器官受损伤不是很大,且以白色粪便为主。
3、病毒性脾坏死
呼肠孤病毒造成,鸭垂直传播,带毒的弱雏,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力应激,吃完开口料,开始死亡递增,这是一种侵害免疫系统,内皮细胞、气囊和肺组织为主的病毒。小鸭多在4天以后多发,呈现递增式死亡。大群症状同急性的沙门氏菌型基本一样,但粪便以黄白色和绿色为主,很少有单独的白色粪便。
剖检症状:除具备典型的脾坏死症状外,气囊和肺组织实质性硬变和纤维化坏死,肝肿大发绿,胆囊充盈。腺胃粘膜出血,肌胃、十二指肠、心脏等多处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等。
4、霉菌型脾坏死
常见老养殖区、设施老化的地方,地面养殖。铺设的花生粕或者稻壳垫料很容易发霉,发病多为慢性的。大群精神几乎无变化,感染的具备典型的脾坏死症状外,霉菌性脾脏坏死的特点在于,发病日龄较晚,多在一周后,且死亡都不是弱雏,剖检主要症状:除具备典型剖检症状外,有花肝现象或肝肿大、气囊上有很多黄色结节,肠内膜有一层白色的伪膜。
如有疾病技术专业问题,24小时服务热线--
山东鸿茂生物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禽药公司,主要生产禽药的特效产品,我们有最完善的市场保护政策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比价格,只比效果,宁愿为价格解释一阵子,也不为效果道歉一辈子是我们每一位销售人员的服务理念!
山东鸿茂生物为您的养殖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