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了一勺奶粉,半月大女婴肠坏死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个出生仅15天的小宝贝朵朵(化名),体内约有35厘米的小肠,竟然全部发黑、坏死,差点丢了性命!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居然是孩子爸妈在冲泡奶粉时的一个动作......据说众多奶爸奶妈都有这个习惯!
原来,朵朵的爸妈在冲泡奶粉时,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每次都会多添一勺奶粉,导致奶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增高,造成朵朵肠坏死。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奶粉有毒?
No!是奶太浓了!
生活中,有些家长怕孩子营养跟不上(吃不饱),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上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认为奶液浓一些才能让宝宝吃饱,营养也更高。实际上,这是很不科学的!
专家指出,婴幼儿喝的牛奶浓淡,应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如果婴幼儿常喝过浓的牛奶,会引起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类似担心孩子挨饿加量奶粉,最终造成肠坏死的病例,还有很多:
案例一:重庆某地7个医院被查出肾结石,医生详细询问宝宝的喂养情况后,发现原来是喂养不当惹的祸。平时小龙的妈妈怕他吃不饱,冲奶粉时总会多放几勺奶粉,而且是先放奶粉后放水,奶液较浓,长期吃就得了肾结石。
案例二:厦门王先生的儿子是一位早产儿,由于母乳不足只能奶粉喂养。由于担心宝宝吃不饱,王先生每次冲奶粉总会多放几勺,没想到宝宝喝了几天,出现呕吐、腹胀、肚子硬等症状,到医院检查竟然被告知宝宝肠坏死。
据统计,每个早产儿中,就有5到10个会中招!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冲泡奶粉。
奶粉冲调浓度中暗藏的危机
奶粉冲调浓度,取决于配方奶粉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科学依据的。
太浓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和肾脏功能奶粉冲调太浓,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排便困难;或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弱,出现拉肚子、体重不增加等问题。奶粉冲调过浓还直接增加了宝宝罹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
同时,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水稀释。若宝宝饮用过高浓度的奶粉,会使血液中钠的含量过高,也会影响钙的吸收,使宝宝身体发育迟缓,个子矮小。另外,血钠含量过高同时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的会引发肾功能衰竭。
太稀易引起宝宝营养不良奶粉冲太浓不好,冲稀一点总可以了吧?也不行,这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引起宝宝营养不良。
所以,家长们冲泡奶粉时,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要严格遵守配方奶粉包装上的建议冲调比例和方法,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奶粉浓度。
冲奶粉里面有大学问
比例、温度、手法......一个不当
就有可能导致宝宝不健康
这些“泡奶”误区一定要避免↓↓↓
错误一:
用矿泉水或者纯净水冲奶粉
纯净水不含杂质、细菌,也不含各种无机盐,缺少矿物质。若长期使用纯净水冲调奶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冲奶粉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所以,冲配方奶粉提倡用自来水,因为目前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C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
错误二:
水越热冲调的奶粉越好
平时给宝宝冲泡奶粉的温度最好是在40~60℃。因为奶粉中含有的一些微量维生素对热很敏感,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这些维生素的结构,同时一些奶粉中添加的益生菌会被高温杀死,影响营养效果。
另外,不注意水温会让奶液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宝宝喝了含有大量气泡的奶液,容易胀气打嗝吐奶。
错误三:冲调手法粗糙
先放水,再放奶粉冲奶粉是先加水,还是先加奶粉?先加奶粉,然后加水,这样容易让奶粉冲浓了。因此,要按奶粉盒上的规定量先加水,再加奶粉。
正确的溶解手法冲好奶粉后不能用力上下摇晃奶瓶,这样会破坏奶粉里的营养物质,且容易造成气泡过多,宝宝喝下后可能造成漾奶;也不能用筷子或勺子来搅拌,可能造成细菌进入奶液。
正确的做法是按比例加入水和奶粉后,套上奶嘴,用双手手掌夹紧奶瓶,用左右手左右慢慢搓动奶瓶,等到奶粉充分融化。
错误四:
把有点冷的奶,重新煮沸一下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注意:泡好的奶粉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暖奶器保存时间更短),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24小时;若宝宝吃过后有剩的,则应丢弃。
错误五:换奶粉如换衣服
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同品牌的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叫做“转奶”,容易导致宝宝肠胃不适。
转奶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新奶粉,吃过两三天没有不适后,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新奶粉。
注意:转奶的几天不要添加其他新辅食,宝宝生病如感冒发烧等及接种疫苗期间也不适合转奶。
来源:母婴视界微刊
编辑:方洪秀赵莹
设计:林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