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指检你也可以学着做盘点肠易激综合征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有研究指出,早期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而晚期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为10%。可见,直肠癌的早期治疗多么重要。遗憾的是,很多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中期甚至晚期才出现症状。因此,有针对性的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直肠指检作为直肠癌的一种最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广为应用,其他直肠病变和许多肛管疾病仅凭直肠指检也可早期发现。因此,有学者提出,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应把它列为常规检查。
其实,直肠指检作为一个很简便的检查方法,有心者可以学学,学会后给自己的家人做。检查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并做好记录。怀疑有问题时,医院找专业的医生确诊。
直肠指检:你也可以学着做!直肠指检方法:肛门直肠指检可分为肛外指检和肛内指检两部分。
◆肛外指检:肛外指检的方法是:戴好手套后,用食指触及肛门周围有无硬结、肿物和压痛,有无波动感,并检查肛外皮下有无瘘管、索条及走向等。
◆肛内指检:肛内指检即肛门直肠指检,检查方法是:在戴好手套或指套后,在食指和肛门部位涂些润滑油,将食指伸入直肠内检查。 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动作轻柔,因突然用力将手指插入肛门内,括约肌可因受到刺激而痉挛,产生疼痛,尤其是肛管有裂口、创面时,更要小心,这时可让受检者张口呼吸以减少肛门的紧张。
注意肛管的紧张度,正常肛管有较好的收缩力和弹性,仅能伸入一手指。若肛门括约肌松弛,则失去弹性,可进2~3指,并有大便失禁;如肛管的紧张度提高,常提示有炎症反应。
检查肛管直肠环,此环是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共同构成。此肌环收缩能力强弱可部分反应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检查直肠内,几乎直肠下段8厘米左右的长度均可触摸到。应认真地检查直肠前后左右壁有无压痛、包块及狭窄,并注意包块的大小、硬度、活动度。 检查结束后,要检查指套有无血迹或黏液。注意血迹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黏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如何等,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检查结果判断 直肠癌可以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样,有脓液、坏死组织及暗红色的血液,并感觉肠腔狭窄,指套上也染有暗红色血液。 直肠息肉可触及质软且可推移的肿块,指套上常染血,色鲜红。 内痔是柔软的静脉团,不易触及,但如有血栓形成,可摸到光滑的硬结。 肛瘘可摸到索状物,有时在肛瘘内口可扪及小硬结。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如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在直肠内可摸到压痛性肿块,并可能伴有波动感。 肛裂及感染指检时剧烈触痛者多见于肛裂及感染。 应该指出的是,光凭肛门直肠指检,不一定能完全确诊肛管直肠癌。中国人低位直肠癌的比例很高,大部分都能在直肠指检触到,但位置高的不一定触到。所以触不到的不一定没有直肠癌,医院里,做进一步的检查。 小王本来身体一向健康,可数年前随好友驾车出游,遇上了交通事故。小王虽然没受伤,但却被吓坏了,受此“刺激”之后便落下了病根:每逢精神紧张、路上交通堵塞、儿子成绩不佳之类着急的事,都会发生左下腹痛,并立即上厕所排稀便,解便后腹痛随即消失。 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这显然是“忙中添乱”的是易受刺激,易于激动。就像我们普通人受了刺激会忧伤、哭泣一样,此种患者的肠道就特别“多愁善感”,容易受刺激(这些刺激对健康人的肠道根本不算什么),并且会因为过度“激动”而产生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在内的“综合征”。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医学教科书上关于它的定义了: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这里强调的是各种基本检查并无异常发现,主要是一种功能障碍。 肠道为何“多愁善感”? 要了解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一定要先了解一下“脑-肠交通”是怎么回事。 肠道内有着极为丰富的神经细胞,其数量仅次于大脑和脊髓,这些神经细胞与大脑联系紧密,且与肠道内的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双向、环路网络,也就是说肠道的改变可以迅速上传,而“上面”的异常也可以很快“传达”到肠道,影响其运动、分泌功能。 各种刺激导致交通网络故障,使肠道敏感性增加,在健康人不会出现反应的刺激,在患者则出现超强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系列症状,就像一位平时性情特别爱激动的人,普通的三言两语,竟可使他暴跳如雷或痛哭流涕一样。
目前,我们虽然知道本病的发生来源于这种交通网络的故障,但对发生的细节尚不清楚,只知道与情绪、神经内分泌状态、免疫、过去得过急性胃肠炎等因素有关,仔细询问病史常可得到这方面的线索,就像上面那位小王一样。 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起病隐匿,症状时好时坏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一般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感)、排便习惯的改变、大便性状的改变。 腹痛 几乎所有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入睡后腹痛即消失,睡眠中痛醒者极少。 排便异常 或者腹泻(大于3次/日),或者便秘(排便少于3次/周),也有表现为干稀交替的,大便常带有鼻涕状黏液,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 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有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甚至疲乏、心悸……而误以为是其他疾病的,殊不知,根子都在肠道上。准确诊断难度不小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少肠道疾病乃至全身性疾病都和此病有类似的症状。那么,肠易激综合征有没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呢?有!以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您可要仔细辨清了:
●多具有敏感、内向、胆小、焦虑等心理因素。
●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
●大便表面常带有鼻涕状的黏液,但绝无脓血。
●入睡后腹痛即消失,睡眠中痛醒者极少。
以上都是一些我们自己可以辨识的鉴别要点。患者就医时,应首先向医生提供此类资料,如起病的原因与诱因,腹痛或腹部不适的特点及与进食、排便的关系,排便情况,睡眠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对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仅凭以上几点就诊断肠易激综合症是不够的,为明确诊断,医生了解病史之后还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1、血常规;2、粪常规;3、粪致病菌培养;4、粪隐血试验;5、血沉;6、血糖测定;7、全胃肠道钡餐检查、钡灌肠、结肠镜检查三者之一;8、腹部B超检查等(其中2、3、4、7项尤不可缺)。
总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相比之下一些器质性疾病(如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大便带脓血,症状扰乱睡眠,消瘦,发热,贫血,腹肌紧张等器质性肠病表现,应考虑)则更为凶险,所以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才能作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万不可先入为主,自行对号入座。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2个结合根据笔者多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体会,本病治疗要做到2个结合,即:精神治疗与身体锻炼相结合,药物与饮食治疗相结合。
患者如已确诊,应放下包袱,振作精神,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安排适合自己体力的锻炼项目并坚持下去,避免精神与体力的过度疲劳。避免腹部受凉。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临睡前轻轻按摩腹部,练静气功、指压足三里穴也有好处。
饮食方面忌生冷、油腻和饮酒,哪些食物不能吃则应因人而异,据自己的经验而定。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红薯、燕麦片等。
药物治疗 本病除合并有细菌感染存在外,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宜视其类型,因人而异。
以腹痛为突出症状者,可选用思密达(3克/1次,每日3次),该药有利于吸收肠内过多水分,调理肠道运动功能;另外,补充一些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如丽珠肠乐、培菲康等)有时会有良效,但要温开水送服,勿与抗生素同服;伴痉挛性腹痛或重度腹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症治疗的药物。
以便秘为突出症状者,如有用泻药习惯,应停用。必要时可选用通泰口服片,或中药如麻仁丸、口磨四物汤等。一些促胃肠道动力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有较重抑郁、焦虑、精神紧张、失眠等患者,可服用阿米替林、多虑平、百忧解等,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症。而调节内脏敏感性的药物,如恩丹西酮(枢复宁)、格尼西酮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有广阔前景。
患者如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大便带脓血,症状扰乱睡眠,消瘦,发热,贫血,血沉加快,腹肌紧张等器质性肠病表现,应立即看医生,说明疾病已不是肠易激综合征了。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要做到2个结合,即:精神治疗与身体锻炼相结合,药物与饮食治疗相结合。
友情提示:
公众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