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肠套叠当做肠绞痛险些出大事儿
2017-3-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突如其来的哭闹
那天早上宝宝比平时醒得晚了半小时,开始还和往常一样自己在小床上边玩边等着我冲奶。可是奶还没冲好他突然大哭起来,我和姥姥都以为是饿了,还边抱起他边安抚说着宝宝不着急马上就好。哭声止住了,姥姥还笑说这好脾气的孩子也有不好惹的时候。
刚开始吃奶也没有异样,但是吃了一半左右突然又开始大哭,而且显得非常痛苦,身体都发起抖来。这次距第一次哭闹间隔约六七分钟,要知道宝宝平时从不曾这样哭过,我也一时有点慌乱,但是脑子里马上出现了“肠套叠”这个词。
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过这个病,我也一直提着这根神经,但还是安慰自己说不要太敏感,只是哭两声而已。但在之后的十分钟里,宝宝哭闹的越来越严重,脸色发白,拒绝碰触腹部,哭闹的间歇昏昏欲睡。
宝宝又小哭了一阵。没想到,在继续喂奶之后,大量的呕吐让我傻了眼,也更加确信了肠套叠找上了我家。这下决不能再等,立即出发奔向儿研所。一个小时的路程,宝宝一直在睡觉。到这时我又有点乐观的动摇了:肠套叠不是应该间歇性哭闹且越来越严重吗?如果能睡着是不是证明现在已经并不痛苦?
到儿研所的时候是将近九点钟,在这真的要感谢儿研所年轻的急诊大夫,他听了我的简单描述立刻开了b超单,没有任何迟疑的怀疑是肠套叠。直到b超大夫一句“套住了”让我揪着的心反而踏实下来,我为自己的判断庆幸。
肠绞痛
关于肠绞痛肠绞痛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宝宝身体健康但总是无法控制地哭闹的词语。如果你家宝宝的情况符合上面的定义,而宝宝的身体并没有其他问题,比如饿了、困了或者尿了,那宝宝很可能就是肠绞痛。大概20%的宝宝会发生肠绞痛,通常从2~4周时开始。
肠绞痛原因1肠绞痛是一种神秘的、非常常见的生长发育中的问题,至今没有发现确切的发病原因,而对于父母来说,宝宝得肠绞痛是令人焦虑的,特别是当肠绞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不明确的时候。虽然还没有研究者对引起婴儿肠绞痛的原因作出明确且肯定的回答,但大致可能出自下面几个原因:
控制肠壁蠕动的神经发育不成熟。3~4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肠壁的神经发育不成熟,容易造成肠道蠕动不规则,部分肠道蠕动较快,部分蠕动较慢,纠结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
腹部胀气。宝宝消化道里用于分解食物的消化酶或消化液还很少,消化母乳或者配方奶里的蛋白质时,可能会造成肚子胀气疼痛。宝宝在哭闹过程中也会吞下过多空气,这也能造成胀气。
不良情绪的传染。妈妈的焦虑和烦躁情绪也会传染给宝宝,有些专家认为,宝宝一阵一阵长时间的哭闹是一种发泄,因为他们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因素。让他们哭闹不止。
2大多数宝宝在3~4个月之后,自己就会逐渐减少哭闹次数,这也许是宝宝的神经逐渐发育健全,对环境或其他的刺激因素也不再那样敏感的缘故,但真正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肠绞痛对策1喂奶。这是最容易让孩子恢复平静的办法,吸吮会让宝宝拥有安全感。
2轻揉腹部。在手上涂一层婴儿润肤霜或者婴儿油,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排除肠道内的气体。
3襁褓的作用。用小被子将宝宝轻轻包裹起来,让宝宝在襁褓里寻找最熟悉的记忆。襁褓的作用相当于妈妈的子宫,被包裹的感觉可以使宝宝找回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身体上的不适会逐渐减轻,慢慢安静下来。
4注意睡姿。可以利用侧睡枕将孩子保持在侧卧位。这样的姿势对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压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疼痛。
5声音的模仿。用嘴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发出“嘘嘘”的声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与妈妈腹部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相伴,这种声音是有节奏且间断的。熟悉的声音会让宝宝有安全感。
6轻晃孩子或保持其趴着玩。将宝宝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轻轻摇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宝宝在子宫里通常是头朝下,平时妈妈在活动时,子宫里的宝宝也会感受到轻轻的晃动,和这个动作的感觉比较相似。有时将孩子置于俯卧位也会获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肠痉挛
关于肠痉挛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平时健康的宝宝,如果突然哭闹,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1岁内的宝宝最容易出现。宝宝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多为阵发性。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宝宝,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典型病例其腹痛部位往往以脐周为主,也就是说,出现痉挛的部位是在小肠。近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其疼痛处为右下腹;当远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左下腹发生疼痛;如果宝宝在大便之前出现腹痛,那么可能是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发生痉挛。
肠痉挛原因1可能是饮食不当。(如母乳或牛奶过敏、进食量过多、摄入大量的生冷食品、暴饮暴食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而引起肠内积气等)所致;
2也可能是气候变化(如受凉等)使宝宝出现肠痉挛。上述的几种诱发因素都可能引起肠壁暂时性缺血,使得机体的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致肠道的平滑肌痉挛,从而引起腹痛。当肠道的平滑肌出现痉挛时,可以阻止肠胃的内容物通过,这样还可能引起呕吐。
肠痉挛对策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父母可试采用以下对策。如果哭闹偶尔出现,用第一条、第二条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每天都会哭闹二三个小时以上,则采用第三条治疗。
1美国儿科医学博士哈韦?卡普独创的宝宝不哭“5S绝招”。包括襁褓法(Swaddling)、侧卧法(SidorStomach)、嘘声法(Shushing)、摇晃法(Swinging摇)、吮吸法(Sucking),也就是采用5种姿势来缓解宝宝哭闹,紧紧包裹住宝宝;轻轻摇晃宝宝;对着宝宝的耳朵有节律地吹哨;让宝宝俯卧;让宝宝吸吮安抚奶嘴或喂奶。这就是国外流行的“5S”方法。
2药物治疗。可用解痉药(如西托溴铵)能阻断平滑肌的毒蕈碱型受体,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
3改变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对食物应有所选择,并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进行必要的排查,如:花生、虾、鱼和蛋等,尽量避免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肠套叠
关于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是2岁以内宝宝常患的急腹症之一,尤以4~10个月的宝宝发病率较高。2岁以下宝宝的肠套叠多为急性。肠套叠发生时常有腹痛,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的、阵发性腹痛,宝宝哭闹不安、屈膝捂腹、面色发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安静入睡,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肠系膜受牵拉所致。由于有肠梗阻发生,宝宝常有呕吐,开始吐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吐胆汁,晚期吐粪便样液体。约85%的宝宝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样的血便,此为肠套叠的重要症状。医生在查体时会在右上腹肋下触及套叠的肿块,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稍可移动。如未及时诊断可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宝宝在发病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和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当健康的宝宝突然发生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摸到腊肠医院就诊。
肠套叠原因宝宝容易发生肠套叠的原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造成宝宝肠道功能紊乱;宝宝的肠系膜过长或松弛,回盲部不定,游动过大;宝宝患有肠管憩室、肠息肉、肿瘤等先天性疾病,都有可能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对策1当家长发现宝宝哭闹不安并伴有呕吐时,要留心宝宝是否排有黏液混合的血丝便,及早发现病情,医院治疗。
2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又包括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复位。手术疗法适用于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的宝宝。
四、妈妈经验
1避免小肚子受凉。宝宝睡觉爱踢被子,小肚子一受凉,就会出现肚子痛的现象。为此,我还真是想了不少招。如果宝宝因为肚子着凉而腹痛,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因为热的刺激可使胃肠道的痉挛得到缓解,起到止痛的作用。
2吃完饭别马上运动。我家儿子爱动,可是最近他吃完饭一跑跳,就会出现肚子痛。我问了问做医生的朋友,朋友说,运动可造成的肠胃振荡以及供血量相对减少等,是造成腹痛的主要原因。现在,吃完饭后,我和宝宝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折纸、画画,过1小时后,才会做些跑跳类的活动。
3哭闹后观察宝宝便便。有时候,宝宝哭闹后,便便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宝宝出现便便很稀,我还是会带着宝宝看医生的,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虽然知道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看过医生后,能让我心里踏实些。
4试试抱紧宝宝。宝宝1个多月时,就医院,医院也不哭了,医生检查后也没查出问题,医生告诉我们可能是肠痉挛。医生说每次哭的时候试试抱紧宝宝,唱歌试试。后来宝宝再出现这种情况时,我用了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宝宝一会儿就不哭了。现在宝宝1岁了,已经有5个月没出现这种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