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病毒性肝炎疾病介绍
2016-9-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雏鸭病毒性肝炎疾病介绍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病发。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湿润、拥堵,都可促使本病产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产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
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病发,病程急促。病初精神委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产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式。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之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点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视察,肝细胞在感染早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班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病发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点,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少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大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还应注意有没有鸭肝炎II、III型的病发情况。
传染病学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都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得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沾染而流行病发,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病发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堵等都可促使本病产生。
医治方法一旦确诊可注射
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预防指南(1)综合措施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之内的雏鸭,应供给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早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2)预防接种在搜集种蛋前2~4周给种鸭肌肉注射鸡胚弱毒疫苗,可以保护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不受感染,具体方法是给母鸭间隔2周胸肌注射2次疫苗,每次1毫升。雏鸭也可用肌注、足噗皮内刺种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接种,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
对鸭肝炎1型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健康鸡群引进种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免疫防治:用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成鸭于产蛋前半个月,肌注头份/只,产蛋中期,肌注头份/只。雏鸭出壳后1日龄或7日龄皮下注射1头份/只。在疫区对雏鸡也可于日龄皮下注射DVH-1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作被动免疫预防。
(3)一旦爆发本病,立即隔离病鸭,并对鸭舍或水域进行完全消毒。对病发雏鸭群用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注射医治,.5头份/只,同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
(4)对采取标准DVH-1弱毒疫苗或抗体控制不良的病鸭群,在排除该疫苗与抗体质量不良和合并感染等条件下,应分离鉴定病毒,探讨有关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尝试使用本地毒株制备疫苗与抗体,用于防治。
类症鉴别(1)鸭瘟
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病发,但3周龄之内的雏鸭较少产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病发,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点。鸭瘟病鸭食管、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
(2)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产生,常呈败血经过,缺少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容易感,尤其是3周龄之内的雏鸭很少产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病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点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3)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脑血管扩大充血,脾肿胀呈班驳状。不感染鸡和鹅。
(4)雏鸭副伤寒
该病常见于2周龄之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粘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5)曲霉菌病
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