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一早产宝宝仅18千克,历经万难闯关

2021-8-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盖百霖遮盖液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00089.html

近期,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NICU产科转来一位胎龄32周、出生体重仅1.8Kg、反应差、病情危重的新生儿,该患儿经在产房复苏抢救后转入新生儿科继续重点监护。当天,值班医生迅速评估患儿,认为患儿早产出生,体重轻,病情重,估计住院时间长,需要肠外营养供给,达到PICC置管指征。随后,该中心主任熊佳华和护士长谢金华等核心医疗组成员进一步评估了患儿后,决定立即对该患儿实施PICC置管术。

据悉,PICC置管术虽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因其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且存在一定风险,医院普及,目前全医院掌握此项技术。

医护人员实施PICC置管术助宝宝脱险

海珠妇幼保健院科室医疗核心小组商讨后,决定派出刘付良珠、陈瑶两名护士担任置管操作主要人员。“医院新生儿科工作多年,具有较为丰富的置管经验,能够胜任此次操作任务。”海珠妇幼保健院医生告诉e家君。

刘付良珠、陈瑶两人对患儿首选的贵要静脉进行了评估,发现此静脉不是特别明显,经与项目组谨慎商讨后,决定选择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小患儿的血管纤细如丝,而选好的腋静脉也只是隐约可见,在反复比对后找准进针部位,一针穿刺成功,但随后的送管又遇到了送管困难的情况,大家小心翼翼,不断尝试,轻柔地调整患儿的体位,最后终于顺利将导管送入。

整个置管过程中,护士组动作轻柔娴熟,患儿安静配合,仪器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当把导管裁剪好,经导管鞘成功送管,抽到回血,放射科医生床边x光拍片确认导管位置正确时,大家都掩盖不住喜悦和兴奋的心情。

护士组动作轻柔娴熟,患儿安静配合,仪器监测生命体征平稳。

PICC置管术大大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救治率

近年来,随着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的日益提升,其收治的危重患儿越来越多。对早产儿、危重患儿而言,静脉通道的畅通对其的成功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护理穿刺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海珠妇幼保健院医生介绍,PICC置管术的成功开展,不仅解决了该患儿输液的难题,避免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患儿感染等并发症,还将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人为过度刺激,减低患儿氧和能量的消耗以及输液外渗的风险,保证了低出生体重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的畅通性,帮助患儿顺利过渡到胃肠喂养,减少早产儿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e家君了解到,目前这名早产儿置管操作后,静脉营养液输注顺利,患儿体重增长良好,病情很快平稳,按诊疗计划顺利进行救治,日前,已顺利出院,其亲属对医护人员的救治护理表示十分满意和感谢。

据谢金华护士长介绍,在该项目开展前,科室从物品准备、仪器配备及人员技术等数十多个项目上做足了功夫。特别是操作培训方面,具有PICC置管资格证的刘付良珠护士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对儿科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和维护”等专业全面的讲解和详细的介绍,确保了新生儿PICC置管术的成功开展。

关于PICC置管术,你知道多少?

据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医生介绍,所谓PICC置管术,是指利用一根细长、柔软且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使用PICC导管可为患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杜绝了因外周静脉输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患儿脆弱的外周静脉。

图片由海珠妇幼保健院提供

通讯员李玉红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bjj/20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