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通俗点讲:就是大腿根部位有个腹壁的缺损,称之为内环,此部位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出腹壁的地方。如果内环变大,腹腔内肠管从内环突出,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内环的位置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因其突出后沿着精索斜着下行,故称为腹股沟斜疝。当腹腔压力高(如突然咳嗽)可使内环突然增大,肠管从增大的内环突出,腹腔压力减退后,肠管没能还纳,而内环缩小后就会将突出的肠管卡住,这样就形成了嵌顿疝了,嵌顿疝时间长了会造成肠坏死。而腹股沟直疝在腹壁下动脉内侧,这个部位(如图所示为直疝三角)没有象内环这样的生理性缺损。这里的腹壁薄弱会形成区域性的腹壁突出,也会形成基底宽大的突出,不会造成肠管的卡压,但是长时间的突出会使腹壁薄弱越来越大。)
看一下下图会更明白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
1.未嵌顿的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
2.肿块质软,呈带蒂“梨形”,可达阴囊或大阴唇。
3.体检时用手指伸进腹股沟管外环,可发现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病者再站立,并咳嗽,疝不再出现。
4.难复性斜疝者,平卧时疝亦不消失。
5.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
6.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绞窄时间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可坏死,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
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治疗办法为手术治疗。手术解决的就是腹壁的薄弱及修补缺损。手术方式有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未发育成熟的儿童,疝修补术适用于成年人,该术式有分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的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就是将突出的疝囊结扎,不行相关组织的修补,以免造成局部的紧绷,影像以后的发育。
2.疝修补术:
传统的疝修补术:从切口的内下方开始用粗的不吸收缝线将联合腱缝合在耻骨韧带上,共缝2或3针,第1针缝线应穿过陷窝韧带,然后拉紧缝线结扎。在缝最后一针时,可用左手示指挡住股静脉,避免造成损伤。再将其余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缘缝在外上方的腹股沟韧带上。总之,就是将薄弱的地方用线缝合起来,避免出现漏洞。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术后会有局部的紧绷不适,有的病人可能不能直起腰。
无张力疝修补术:就是在后壁薄弱的地方用补片修补,就像是在那个地方打了个补丁。目前我科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再加上所有的病人都是采用皮下缝合,术后不需要拆线,观察2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了。看下图:
3、腹腔镜疝修补术:就是腹腔镜下在腹腔内将腹膜剥离,在薄弱的地方把补片钉在腹膜的外边,然后缝合腹膜。个人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术并不具备微创的特点,再就是创伤也不小,临床费用高。看一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术中截图。
总体来说,发现腹股沟疝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行手术治疗,不要因为无所谓而造成肠管的嵌顿、坏死。再就是出现疝的时间长的话,可能会有造成巨大的疝,从而影响生活。
了解肝胆、腔镜、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医院普外二科女性艾滋病早期症状有哪些臀纹腿纹不对称就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