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儿哭闹不止,便便异常,很可能是
2017-10-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2月3日下午,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人们还沉浸于节日的喜悦中。这天,一位焦虑不安的家长,带着年仅4个月大的医院小儿外科病房求诊,家长告诉医生:孩子哭闹不安一天多,医院诊断为“肠炎”,服药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加重了,出现多次呕吐,腹部也逐渐胀了起来,排出血便,反应也较前迟钝,精神特别差,只医院就诊。值班医师了解情况后进行了仔细查体,初步判断患儿应该是肠套叠继发肠梗阻,而且脱水严重,需立即住院抢救。办理住院后,医生嘱护士马上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迅速完成了各项检查。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支持了值班医师的判断,患儿是“肠套叠继发肠梗阻、脱水”。经输液后,患儿病情稍有好转,值班医师接着给患儿做了空气灌肠复位,效果不明显,于是施行急诊手术,复位套叠肠管后发现,套叠肠管有严重淤血、水肿,手术医师通过多种办法终于使淤血的肠管慢慢恢复了血运,为患儿保住了肠管。经几天精心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
肠套叠不及时发现治疗会有严重后果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附近的肠腔内,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常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以4~10个月婴幼儿最为多见,春秋季节为好发季节,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本病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在全部小儿外科急腹症中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因婴幼儿不能表达或表达能力差,加之不少非儿科专科医师因专业局限,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临床中不时有腹胀如鼓、医院就诊的病例,教训深刻。因此,家长如发现小孩有阵发性哭闹、呕吐等异常表现时,应医院就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儿基本可以通过灌肠复位,免除开腹手术之苦;而当小孩出现血便时,则往往提示病情已到了较严重阶段,此时及时就诊,虽然大部分仍可通过灌肠复位,但有些灌肠复位不成功者仍需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就可能酿成诸如肠坏死、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不良后果,更有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怎样预防小儿肠套叠的发生
尽管肠套叠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肠套叠的促发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所致。以下因素可能引起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改变:饮食结构改变、病毒感染、肠炎、回盲部解剖异常及其它可能因素。因此家长如能注意以下情况,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率: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小儿娇嫩的肠道对外界食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以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小孩有医院就诊,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婴幼儿不能正确或准确表达不适症状,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大意,要医院做个B超检查即能得到确诊。
供稿:小儿外科欧阳丽、钟洪才
主编:曾宁
编辑:黄洪林
赞赏